誠信知識丨誠信成語
2024-03-14 09:59:09? 作者: 來源:北海工業(yè)微信公眾號 責(zé)任編輯:
|
1.一言既出,駟馬難追: 釋義:意思是一句話說出了口,,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,。指話說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數(shù);常獨立成句,或在句中當(dāng)分句,、被引用,也在句中作謂語,。 出處:先秦·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《論語·顏淵》:棘子成曰:“君子質(zhì)而已矣,,何以文為?”子貢曰:“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,!駟不及舌,。文猶質(zhì)也。質(zhì)猶文也,虎豹之鞟,,猶犬羊之鞟,。 2.民無信不立: 釋義:一個國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會垮掉。引申出人沒有信用就沒有立足之地的意思,。 出處:《論語·顏淵》:“自古皆有死,,民無信不立,。” 3.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: 釋義:是人的誠心所到,能感動天地,,使金石為之開裂,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,什么疑難問題都能解決。 出處:《莊子·漁父》:“真者,,精誠之至也,不精不誠,,不能動人”,。漢·王充《論衡·感虛篇》:“精誠所加,金石為開,。 4.言必信,,行必果: 釋義:信:守信用,。果:有結(jié)果。指說出的話一定要足以信任,,行動一定要有結(jié)果,。 出處:《論語·子路》:“言必信,行必果,,硁硁然小人哉,。” 5.一言九鼎: 釋義:九鼎:古代傳說夏禹鑄九鼎,,象征九州,。是指一句話重于九鼎;形容說話極有分量,。含褒義,;在句中一般作主語,、謂語,、定語。 出處: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“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,。” 6.君子之約,童叟無欺: 釋義:童:未成年的人;叟:老人。不管幼童老叟,,一律公平相待,絕無欺詐行徑。 出處: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五回:“他這是招徠生意之一道呢。但不知可有‘貨真價實,,童叟無欺’的字樣沒有,?" 7.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: 釋義:意為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,,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(做成事)。即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,。 出處:《論語·為政》子曰:“人而無信,,不知其可也,。大車無輗,,小車無軏,,其何以行之哉?” 8.小信誠則大信立: 釋義:做小事情講信用,就能夠建立起很大的信用,。意思是大誠信是從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體現(xiàn)出來的,。 出處: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篇》,。 9.人背信則名不達: 釋義:人背信,,就是指人不守信用,,說過的話做不到,。人無信則不立,名不達可能是指沒有信用,,人的誠信度就降低了,別人也就不相信你了,。 出處:西漢·劉向所寫的《新序》。 10.抱誠守真: 釋義:抱:存在心里,。志在真誠,,恪守不違,。 出處:魯迅《墳·摩羅詩力說》:“上述諸人,,其為品性言行思惟,,雖以種族有殊,外緣多別,,因現(xiàn)種種狀,,而實統(tǒng)于一宗;無不剛健不撓,,抱誠守真,。" 11.食言而肥: 釋義:經(jīng)常吃下自己的諾言,怎么能不胖,?后用來指不守信用,,只圖自己占便宜。 出處: 《左傳·哀公二十五年》:“公宴于五梧,,武伯為祝,,惡門重曰:‘何肥也?’公曰:‘是食言多矣,,能無肥乎,,欲酒正樂。 12.犬馬之誠: 釋義:比喻誠心實意,。一般謙稱自己的誠意,。 出處: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陳思王植傳》:“臣伏以為犬馬之誠不能動人,譬人之誠不能動天,?!?/p> 13.信及豚魚: 釋義:是指信用及于小豬和魚那樣微賤的東西,比喻信用非常好,。 出處: 《周易·中孚》:“豚魚吉,信及豚魚也,。” 14.(shà)歃血為盟,、歃血為誓: 釋義:歃:用嘴吸取,。歃血:古代立約結(jié)盟時,在嘴上涂抹牲畜的血,,以表示誠心,。形容真心實意結(jié)為同盟。也作“歃血為誓”,。 出處: 唐·蘇安恒《請則天皇后復(fù)位于皇子》:“歃血為盟,;指河為誓,;非李氏不王;非功臣不封,?!?/p> 15.十室之邑 (yì),必有忠誠: 釋義:是十戶人家的地方,,也一定有忠誠信實的人,。 出處: 語出《論語?公冶長》:“子曰:‘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,不如丘之好學(xué)也?!?/p> 16.信守不渝: 釋義:渝:改變,,違背。遵守諾言,,不加改變,。 出處: 李國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五章:“她還像許多年前那樣信守不渝,石湖女人只要真的愛上誰,,連命都舍得豁出去的,。" 17.言而有信: 釋義:說話靠得住,有信用,。 出處:《論語·學(xué)而》:“子夏曰:‘賢賢易色,。事父母,能竭其力,;事君,,能致其身;與朋友交,,言而有信,。雖曰未學(xué),吾必謂之學(xué)矣’,?!?/p> 18.一言為定: 釋義:一句話說定了,不再更改,。比喻說話算數(shù),,決不反悔。 出處: 元·紀君祥《趙氏孤兒》第二折:“程嬰,,我一言已定,,你再不必多疑了?!?/p> 19.貨真價實: 釋義:是貨物不是冒牌的,,價錢也是實在的,。形容實實在在,一點不假,。 出處: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五回:“他這是招徠生意之一道呢,,但不知可有‘貨真價實,童叟無欺’的字樣沒有,?” 20.背信棄義: 釋義:違背諾言,,不講道義。多指朋友間出賣友誼,,多用于揭露,、指責(zé)、譴責(zé)的場合,。 出處: 《北史·周紀下·高祖武帝》:“背惠怒鄰,,棄信忘義。 21.輕諾寡言: 釋義:諾:答應(yīng),、許諾,;寡:少。輕易許下的諾言必然缺乏信用,。 出處: 《道德經(jīng)》,。 22.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: 意思是人的誠心所到,,能感動天地,,使金石為之開裂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,,什么疑難問題都能解決,。出處:戰(zhàn)國莊子《莊子·漁父》:“真者,精誠之至也,,不精不誠,,不能動人?!?/p> 23.開誠布公: 釋義:開誠:敞開胸懷,,表示誠意。布公:公正無私地發(fā)表自己的見解,。表示坦白無私,,真誠相待,能誠懇坦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,。 出處:諸葛亮之為相國也,,撫百姓,示儀軌,約官職,,從權(quán)制,,開誠心,布公道,。(西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·評》) 24.信以為本: 釋義:信:誠實,。以誠實可信作為處世的根本。指言行要遵守信用,。 出處: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昭公九年》:“武將信以為本,,循而行之?!?/p> 25.閑邪存誠: 釋義:閑:防備,,禁止。意思是約束邪念,,保持誠實,。 出處:《周易·乾·文言》:“閑存其誠?!笨追f達疏:“閑邪存其誠者,言防閑邪惡,,當(dāng)自存其誠實也,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