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種草”到“拔草”,監(jiān)管不能少
2021-10-21 09:18:19? 作者: 來源: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:肖練冰
|
伴隨著頻繁“踩雷”,,“種草”經(jīng)濟退潮之時,,年輕人又開始熱衷于網(wǎng)上求“拔草”,甚至陷入消費新套路,。 所謂“種草”“拔草”,,可以簡單理解為對某個產(chǎn)品的評測介紹,前者側重于褒,,推薦你購買,;后者則側重于貶,勸你別亂買,?!鞍尾荨钡呐d起,,很大程度上是拜“種草”泛濫所賜。如今,,一度還算是褒義詞的“種草”,,被各種貨不對板、名不副實的“雜草”,,弄得讓人“談草色變”,。比如,在一些美妝,、護膚,、小家電等“種草”扎堆的地方,往往是消費者大呼上當?shù)闹貫膮^(qū),。有的商家過分地利用“種草”的營銷模式,,去勾起、撩動消費者的購買欲,,讓他們在一時沖動下,,買下了許多并不常用、也不實用的產(chǎn)品,,有的更是以次充好,,以假亂真,給消費者留下踩雷般的消費體驗,。當踩雷不斷,,自然就會有人想到排雷,“拔草”也就應運而生,。 事實上,,消費者熱衷于“拔草”,除了一部分被商家“騙怕了”的原因之外,,更多的是消費理念開始走向成熟,、理性,不再盲目地聽信一種聲音,,也希望有另一種聲音來提醒自己——別再上消費主義的當了,。而在一些專業(yè)的“拔草”分享帖上,眾多網(wǎng)紅產(chǎn)品被卸下偽裝,,露出真容,。這確實幫助不少人,不僅僅是讓人們?nèi)套×恕岸缡帧钡臎_動,,更可以讓其在“拔草”的過程中,,學習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消費欲,避免亂花錢,。 只不過,,當“拔草”開始吃香,,能吸引流量之后,它也逐漸成為一門流量生意,。比如,,有的“拔草”博主會向有關品牌方收取“封口費”,而有的商家則與博主合作,,采取“貶一捧一”的方式,由博主先對某個熱門產(chǎn)品進行“批判”,,之后卻又推薦另一款親測有效的“內(nèi)定”產(chǎn)品,。消費者因為信息偏差,很容易輕信這些看似客觀公正的評測,,實際卻被反向“種草”了,。 說到底,在“種草”“拔草”面前,,大部分消費者都是信息不全的一方,,本身就處于天然的劣勢,單靠消費者個人的力量很難去辨別,。畢竟,,并非每個人都愿意付出試錯的成本。更多時候,,人們更愿意去相信別人的“推薦”,。而那些掌握了“推薦”話語權的博主和商家們,理應受到相應的規(guī)范與約束,,這需要平臺跟進監(jiān)管,。當“種下好草,拔去雜草”成為良性循環(huán),,“種草”經(jīng)濟方能茁壯成長,。(陳文杰) |